历史发展
据考证,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。解放前夕曾一度生产停滞,新中国的成立,使涌溪火青茶重焕生机。
1955年开始恢复生产并迅速成名,当年将5公斤极品寄往北京,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品尝,国务院办公厅为此专函鼓励涌溪人民:“此茶很好,希再接再厉……”。周恩来总理送给原美国总统尼克松2.5公斤涌溪火青,泡给尼克松喝的时候尼克松问周总理这是什么茶?周总理回答他:落水沉。所以涌溪火青又有落水沉这个名称。
1956年即形成批量,国家也开始挂牌收购,并定为送北京的礼茶。此后,涌溪火青也同时作为安徽名茶在香港等南洋市场销售,得到国内外饮茶爱好者的普遍好评。1979年仲夏,邓小平同志来到泾县,品尝了涌溪火青后称赞道:“涌溪火青有黄山毛峰、西湖龙井之好,以后就喝此茶”。20世纪80年代曾被称为“全国十大名茶”之一,但是自1984年茶园分包到户后,品质下降,到了90年代初期,随着名优茶生产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兴起,在省内外茶业专家和涌溪茶农共同努力下,不断创新,实现了涌溪火青制作工艺的全程机械化,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,产销规模稳中有升。1998年,新工艺火青茶被农业部茶叶质量检验中心鉴定为“达到名茶品质水平”。
如今,涌溪火青已形成“特贡”、“贡茶”、“云雾爪”等十几种系列产品,远销国际市场。
生态环境
涌溪火青茶属珠茶,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、盘坑、石井坑湾头山一带。其中丰坑的团结岩、阴上岩、岩脚下;盘坑的鸡爪坞、兰花坑、饭井石;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的茶叶自然品质为上。
涌溪全境群山环抱,茶园海拔多在500m左右,也有在800m以上。涌溪火青中的珍品“云雾早”产地小盘坑24道弯海拔1024m。“高山出好茶”。因其海拔高,日夜温差大,白天光合作用强,茶树积累物质多,晚间呼吸作用弱,消耗物质少,有利于物质的积累。又由于山高树荫密集,日照短,漫射光成为主要光线。在这种条件下,茶树叶绿索多,含氮物质、儿茶素、芳香物质丰富。
涌溪是一林茶并举的纯山区,山体高大林密。据《泾县茶叶区划》资料,涌溪茶区成土母岩为黄绿色、暗绿色砂岩、页岩和花岗闪长岩。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,土层深厚,疏松,结构良好,富含腐殖质,土壤肥沃。pH值5.5左右,十分宜茶。由于土壤物理状况好,含有机质丰富,全氮和可给态磷含量较高,茶树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所需要的各种养分,使茶树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顺利地进行,有利茶树生长发育,茶叶芽头肥壮,持嫩性强,内含自然物质丰富。
涌溪属泾县东部低山丘陵茶区,年降水量1500mm左右,并且大于100mm的有8个月。相对湿度81,最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。在这水湿条件的适宜情况下,酶的作用趋向合成方向,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,从而促进氨基酸、咖啡碱、蛋白质的积累。纤维素不易形成,茶叶细胞的原生质更好地保持亲水的幼嫩状态,茶叶芽肥壮,持嫩性强,叶片柔软。
涌溪地处北亚热带,气候温和湿润,风力小,一年四季温度调匀,茶树生长平稳。温和的气候,造成涌溪春来早,每年进入三月,气温回升很快,当月上中旬,茶芽就开始萌动,清明左右就要开园采制新茶,开园早,茶叶嫩度好,内含物质丰富。茶叶品质与嫩度有直接关系,嫩度愈好,品质愈高。同时采摘期长,增加采摘轮次,提高茶叶产量,增加经济效益。
制作工艺
传统手工方法制作火青茶,全程需20小时左右,茶叶长时间处在湿热条件下,易导致茶多酚的加快氧化和叶绿素的破坏,制出的干茶色褐、香低、汤色和叶底也偏黄。而机制火青茶全程也需16小时左右,且增加了一道高温烘焙工序,避免了湿坯受闷,有利于形成香高昧爽和三绿”的品质。下面介绍机制火青茶。
采摘
涌溪火青采摘期的一般自清明到谷雨,采摘要求“两叶一心,身大八分,枝枝齐整,朵朵匀净”。即采摘八分至一寸长的一芽二叶,个头要均匀,芽叶要肥壮而挺直,芽尖和叶尖要拢齐,有锋尖,第一叶微开展仍抱住芽,第二叶柔嫩,叶片稍向背面翻卷。涌溪柳叶种是适制涌溪火青的优良品种资源。采回的鲜叶,要严格拣剔,做到“十二不要”,鱼叶、病虫叶、阔叶、芽叶不并齐及节间长的叶、“半边翘”的叶、对夹叶、老叶、团叶、破碎叶、单片叶、受冻叶、芽头萎缩及超过长度的叶,一概不要。
杀青
选用50型系青理条机,每次投鲜叶1kg,筒温先高后低,开始为130℃,最后降至100℃,时间4~5分钟。
揉捻
使用木质20型揉捻机,每桶投系青叶0.85kg,采用无压揉10分钟。
烘焙
使用平展单层并列术烘箱,箱体左右各放一块活动竹帘,每帘铺放一桶揉捻叶,采用高温(左帘120℃、右帘90℃)、薄摊(不超过2cm)、快翻(左帘烘4分钟后倒入右帘再烘4~5分钟)方式烘焙,烘至三四成干时下烘,揉捻叶先行烘焙,既可缩短后面的做形时间,也避免了湿茶受闷,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。
滚坯
使用50型杀青理条机,每次投3帘烘坯叶,开始筒温110℃,以后逐渐降至70℃,滚坯时间25~30分钟,至多数茶坯呈弯条形、约选5~6成干时出叶,摊凉1~2小时。
做形
使用50型火青炒干做形机。炒锅直径500mm,锅面斜度25°,炒板摆幅68°,炒板摆速60次/分,炒板曲
率半径400mm,两只炒锅可同时作业。每锅投4筒滚坯叶,锅温开始75c,以后逐渐降至60℃,时间45~50分钟,炒至多数茶坯呈紧卷的条形、约选8成干时出叶并摊凉1~2小时。做形过程对弧形炒板的摆幅、曲率半径和摆速掌握至关重要,炒板前摆过大,则茶坯易顺着炒板上下滑行,难以翻转回落,底部易产生焦茶。据实验结果,当炒板每摆动7~8次,茶坯能翻转一周时则可制出紧结的外形,即前后摆幅以65°-70°为宜,且后摆是前摆的一倍。移板曲率半径过小,凹陷深,炒板两边茶坯向中间挤压力增大,而前后作用力减小,刚炒出的茶叶外形多成圆球形;若曲率半径过大,凹陷浅,炒板两边茶坯向中间挤压力减小,而前后作用力增大,则炒出的茶叶多成长条形。据试验结果,曲率半径一般以400mm为宜。炒板摆速过快,炒出的茶叶外形松泡;炒板摆速过慢,则易产生焦茶。摆速一般以每分钟55~60次为宜。
炒干
用50型火青妙干做形机,每锅投两锅做形叶,锅温开始60℃后逐渐降至50℃,时间4小时,炒至足干出叶。炒板摆幅和曲率半径与做形工序相同。炒板摆速以每分钟45~50次为宜。过快,易炒碎茶叶,茸毛也易脱落,影响火青茶形成腰圆紧结含毫的外形风格;过慢,色泽欠绿,工效降低而能耗增加。
筛分
用孔径0.6、0.3cm的手筛撩头割末。
品质特征
外形圆紧卷曲如发髻,色泽墨绿,油润乌亮,白毫显露耐冲泡,汤色黄绿明净。兰花鲜香,高且持久。滋味爽甜,耐人回味。叶底黄绿明亮,“两叶央一心展现在杯中,或卧、或立,枝枝一样,朵朵匀净,令人赏心悦目。
获得荣誉
邓小平同志1979年来泾县品尝了该茶后赞道:“涌溪火青有黄山毛峰、西湖龙井之好”。1982年,涌溪火青被商业部和中国茶学会联合评定为“全国十大名茶”之一。1988年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铜质奖。1997年,机制火青被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授予名茶质量证书,次年又获农业部举办的98中国国际名茶、茶制品、茶文化展览会“名茶推荐产品”称号。
2009年,在(日本)世界绿茶协会举办的绿茶评比中获品质得分第一名;2012年在杭州的国际名茶评比中再获金奖。
涌溪火青还相继获得“安徽市场畅销品牌”、“安徽省著名商标”和“安徽省名牌产品”等荣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