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江雀舌的历史沿革
蒲江雀舌,四川省蒲江县特产茶叶,中国地理标志产品。蒲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、成都平原西南缘这一重要的茶叶生产带,自然条件优越,种茶、加工茶历史悠久,所产茶采用茶树嫩茶加工,其新发的嫩芽形状如鸟雀的舌头,很细小,称为雀舌。这种雀舌茶叶因其“色翠、香高、味醇、形美”,品质上乘,香高味爽。曾连续三届获得“中茶杯”一等奖,入选“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”。
蒲江雀舌的历史沿革
蒲江县始建于公元554年,古属“临邛”管辖,产茶历史悠久,早在汉晋时就有历史文献记载。其中“雀舌”茶早在唐代,即名扬四海。
据陆羽(公元733-804年)撰写的《茶经》记载:“临邛数邑茶,有火前、火后、嫩绿、黄芽等号”。“临邛数邑”即指临邛郡管辖的临邛(邛崃市)、蒲江、大邑等县。
“火前”茶,指在清明节前两天的寒食节(禁止用火)之前采摘的嫩茶,其新发的嫩芽形状如鸟雀的舌头,很细小,称为雀舌。“蒲江雀舌”便由此而得名。这种雀舌茶叶因其“色翠、香高、味醇、形美”,品质上乘,香高味爽,所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称颂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(公元772-842年),曾游历成都等地,喜爱雀舌茶,经常“添炉烹雀舌”。《西山兰若试茶歌》中写道:“山僧后檐茶数从,春来映竹抽新茸。宛然为客振衣起,自傍芳从摘鹰嘴。斯须炒成满室香,便酌砌下金沙水。骤雨松声入鼎来,白云满碗花徘徊。…木兰沾露香微似,瑶草临波色不如。…”他喜爱的是形如鹰嘴的雀舌茶。
唐代诗人郑谷,《崃中尝茶》诗:“簇簇新英摘露光,小江园里火前尝。吴僧漫说鸦山好,蜀叟休夸鸟嘴香。合座半瓯轻泛绿,开缄数片浅含黄。”五代时,前蜀翰林学士毛文锡著有《茶谱》:“雀舌,…盖取其嫩芽所造,以其芽似之也。…散茶之最上也。”
据记载,蒲江雀舌早在宋代就开始入贡,主要产于白鹤寺及大塘铺一带。(《巴蜀文化》329页)(白鹤寺位于蒲江县城北、大塘铺即大塘镇),相传南宋学者魏了翁入朝为官,喜爱蒲江雀舌茶,此后蒲江雀舌选为贡茶。他所著的《邛州先茶记》后被载入《中国茶经》,特别赞美蒲江雀舌茶。
公元1736年-1796年的乾隆年间编撰的《蒲江旧志》,在其卷一物产篇记载了蒲江出产蒲江雀舌,其中写到“蒲江雀舌,春取茶芽如雀舌所造”。
清代,蒲江雀舌产销两旺,品质提高,据记载,“蒲江吡邻蒙顶、东南诸山茶产亦亚之”。其采于春日:雀舌,俗称细毛尖,味甚细、味甘芳,煎如碧乳(光绪《蒲江县乡土志》)。
民国时,有34家茶厂产“蒲江雀舌”,其中陈家营(即成佳镇)17家,大塘铺13家,寿安3家,西来1家。
新中国成立后,蒲江茶业得到恢复与发展,特别是改革开放后,名优茶市场需求扩大,蒲江雀舌产销两旺,并成为四川名茶,进入21世纪,“蒲江雀舌”实现清洁化流水线,规模化生产,质量更加稳定,市场进一步扩大,已经成为四川名茶的标志性产品。
蒲江雀舌茶的品质荣誉
“蒲江雀舌”茶具有“色翠、香高、味醇、形美”的独特品质,其外形“芽头饱满匀整,外形扁平挺直,形似鸟雀之舌,色泽翠绿光润;其内质,香气馥郁高长”。汤色嫩汤清澈,滋味醇和、嫩绿明亮,为茶中珍品。
随着“蒲江雀舌”的品质和知名度不断提高,到2009年,形成了“绿昌茗牌”、“嘉竹牌”、“了翁牌”、“蜀涛牌”、“绿典牌”、“朝阳湖牌”、“潘沟绿茗牌”、“绿雨春牌”等系列知名品牌。其中2个茶叶产品获得了四川名牌产品称号,6个茶叶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。“绿昌茗牌”茶叶还获得了四川十大名茶和省著名商标称号。“蒲江雀舌”连续三届获得“中茶杯”一等奖,2008年10月,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是成都市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茶叶产品。
2009年12月,“蒲江雀舌”成功入选“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”,2010年,“蒲江雀舌”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2011年,“蒲江雀舌”品牌价值达9.12亿元。
标签:
上一篇:文君绿茶故事传说
下一篇:金山时雨历史渊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