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佛贡茶历史溯源
七佛贡茶历史溯源
七佛产茶历史悠久,据史料记载,早在周武王四年(前1066年),周武王率南方八小国伐纣成功后,苴国侯(苴国,今广元一带,国郡设于今老昭化,称葭萌关),用当地所产的桑、蚕、丹、漆、茶等上供给周武王,这是迄今为止茶叶作为贡品最早文字记载。
唐代,陆羽《茶经》记载: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,一尺、二尺,乃至数十尺,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。”如今的青川县七佛乡,依然能见到许多野生的大茶树。武则天当政时期,唯独七佛贡茶情有独钟,曾专置茶官,在七佛建贡茶园,年年上贡,遂有后人传颂的“女皇未尝七佛茶,百草不敢先开花”。
唐末益昌(今广元南)县令何易于,因其作为“事关军国,理涉兴亡”,被北宋欧阳修在《新唐书·循吏传》专门立传。当时朝廷下诏征茶税,何易于看了诏书说:“益昌不征茶税,百姓都还没法活命,何况要增加税赋去害百姓呢?”于是,何易下令要差役把诏书铲掉。差役争辩说:“皇上的诏书说,‘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’,铲去诏书,比隐瞒的罪名更重。我不过丢一条命,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?”何易于说:“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?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。”他就自己放火,把诏书的木牌烧掉了。州里的观察使因为何易于挺身为民,最终没有把这事上报朝廷。
据《昭化县志》记载,民国三十六年(1947年),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邓锡侯训令:“本省昭化县凉葛乡所属大佛滩,出产贡茶,品质上乘,为本省名贵特产,颇具推广价值”。大佛滩就是今七佛乡,“七佛贡茶”因此而更加出名。
七佛贡茶产地介绍
四川省广元市清川县地处岷山东段,秦岭南麓,北方干燥、寒冷天气不易侵袭,东南季风带来的潮湿空气,加上境内地形系山地地貌特征,东南低、西北高、河流溪沟密布、雨量充沛,植被丰富,呈现生物多样性,森林覆盖率69%,无工业“三废”污染源。茶书中曾论述:“高山云雾出好茶”,清川县茶区均属高纬度、高海拔地区,高山云雾多,昼夜温差大,空气温度大,自然条件优越,有利于优质茶叶的生长。
清川县土壤主要由千枚岩、片岩、页岩等风化而成,海拔1100米以下为黄壤和黄棕壤,垂直带谱明显。土壤养分充足,自然含硒量高,土壤PH值4.5—6.5,土层厚度在90厘米—200厘米以上,茶园坡度15°—25°之间。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大于13克/千克,有效氮、磷、钾含量分别大于95毫克/千克、80毫克/千克、80毫克/千克。
七佛贡茶产区有独特和优越的自然条件,海拔适中,云雾弥漫,日照时间长,腐殖土壤质含量高,茶区无工业污染源,是茶叶生长的理想环境。
标签:
上一篇:龙井茶的历史,始于宋盛于清!
下一篇:伍家台贡茶历史渊源